会员登陆  密码   新用户注册
主页     蔬菜保鲜首页    花卉保鲜首页    水果保鲜首页
保鲜理论基础     保鲜理论   生理病害   侵染病害   采收成熟度   预处理   预冷保鲜   包装保鲜   保鲜冷库   保鲜药剂   杀菌药剂
水果保鲜流通     水果简介   品种资源   产地分布   采收分级   保鲜处理   包装选择   贮藏运输   病害损耗   市场价位   营养保健
保鲜设备设施     处理设备   预冷设备   包装设备   搬运设备   制冷设备   气调设备   加湿设备   检测设备   催熟设备   运输设备
保鲜项目兴建     数据调查   原料分析   技术分析   可行分析   建厂方案   财务分析   管理流程   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   风险分析
您现在的位置是:关键技术

 

 

 

专家建议将出口食品质量监管体系引入内销体系

 

文章加入日期:20110519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将出口食品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引入食品内销体系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先锋叶前扶庆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挑战群众的想象力和心理底线。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墨汁粉条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逐步从无证小作坊升级为证件齐全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品牌企业。这暴露出相关监管部门存在以罚代管、被动执法、监管不力等懒政现象。

对此,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建议,在引导食品企业进行道德生产的同时,创新食品安全大部制管理模式,并着重通过行政溯源强化对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来自权威部门的通报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然而为何食品安全事件却依旧不断?

有利可图是企业敢于违规生产的内在动力和现实原因。诸如染色馒头、地沟油、墨汁粉条等事件背后都存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墨汁粉条的制造者罗建明说,他生产的墨汁粉条所用原材料不是红薯淀粉,而是便宜的玉米淀粉,因此墨汁粉条成本比真正的红薯粉条每吨便宜至少1000元,更容易打开销路获利。为了看起来像红薯粉条,需要加入墨汁、果绿等添加剂。有时还加入少量工业石蜡,从而让粉条更加筋道、有光泽。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永泉表示,逐利的本性必然诱使一些道德缺失的企业心存侥幸,违法违规。然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却更加助长伪劣食品的嚣张气焰。在处罚的低成本与制假售假的高利润之间,一些不良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后者。

事实上,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背后都存在监管部门失职和渎职的问题。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从2008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却均未发现问题;在瘦肉精事件中,一些部门也是盲目信赖企业的自检。

一些监管部门还存在以罚代管、为利执法等行为,从而为违规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墨汁粉条制造者罗建明向警方交代,该企业半年前曾因无证生产被相关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随后办理了相关手续,于数月之后取得了工商、税务、食品生产等证件,正式投入生产经营。尽管生产条件没有改善,然而证照齐全却为墨汁粉条流向市场大开绿灯。而某地的一些食品审查员甚至表示,执法中不能罚太狠,把企业罚死,就没地方收钱了。

在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时候,质检、卫生、工商等各部门都会主动加大核查,但对于为何监管不住的责任却总是相互推诿,相互指责上下游环节监管不严。而这种相互推诿只能让监管漏洞越来越大。

在南方某市的金叶市场经营食品商行已经十多年的商贩谢蒲生告诉本刊记者,敢于销售这些墨汁粉条就是因为它证照齐全。我们没办法鉴定粉条里是否添加了墨汁。在购进相关产品时,我们只要看到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就会放心经营。

负责监管流通领域的工商部门却表示,工商部门只是查验各种票据和证件的合法性问题,由于人手不足只能定期在市场进行抽查,因此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不少食品生产企业、经营商户告诉本刊记者,有关部门的检查行动多为被动式运动式,且以罚款为主,甚至部分执法部门还通过罚款创收经常在市场巡查的工商部门为何一直没有发现墨汁粉条?一些商户提出疑问,为什么是在媒体报道后才介入调查,并能够迅速在金叶市场查封4家商铺、查获87袋问题粉条?

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制度使得食品生产企业不愿、不能、不敢违规,实现这三不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让监管部门更加给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毛寿龙说,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模式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诸多漏洞,而食品安全的链式供应与监管部门的各自为政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凸显。目前亟待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应该探索建立大部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庆孝建议,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只有建立对监管部门的严格问责制度,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才能解决个别执法人员监管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的问题,从而在监管体系内部形成严查食品安全的动力,促进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群众举报,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广东省大幅提升举报奖励标准,其中对举报案件依法查处后有罚没收入的最高可奖30万元。

一些专家还建议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将出口食品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引入食品内销体系。业内人士说,内地出口的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其中以重量计算,香港食品60%以上来自内地,其中包括蔬菜、水果、活畜、活禽等。这也表明内地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是有能力保障好食品安全的。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出口食品的质量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生产源头、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检测和监管,保障内地百姓的食品安全。

 

瞭望

 


 

 

E-mailszyk@163.com

 

 

关于我们 | 网站招商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商务留言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深圳市杨林科技有限公司 E-mail:szyk@163.com
[N-dataSystem]
友情链接: